凤城清真寺装饰艺术研究

zoޛ)j馟i饨ky设计史上拥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一、凤城清真寺建筑形制

相关史料显示,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始于唐代。随着伊斯兰教传入中国,清真寺建筑也随之在中国兴建。历经不同的历史朝代和他民族文化艺术风格影响后,中国的清真寺建筑风格依其形制可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阿拉伯原生风格清真寺建筑,这类清真寺建筑具有阿拉伯风格标志性的圆顶和拱形结构,普遍分布于新疆和一些东南沿海城市。另一种是与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结合后衍生出的中式风格清真寺建筑,这类清真寺建筑无论是从外观上还是布局形制都极具中国古典建筑特色。这类中式风格的清真寺大多建于明清时期,且分布于中国内陆地区。

据史料和古迹考察,回族东渡的时间大约在明末清初,而伊斯兰教传入丹东,则始于清朝。现有的凤城清真寺建筑也已经有近三百年历史了,该寺建筑从外观和布局上来看属于中式园林风格清真寺建筑。它的布局形式与清代满族民居四合院式布局如出一辙,属于典型的勾连搭古典建筑形式。礼拜大殿作为清真寺中最重要的主体建筑,位于整个院落空间的中轴线上。以礼拜大殿为中心,左右两边分别设有月亮门,寺内北侧房舍是会议室与教长室,与之相对的南侧房舍为殡仪室和沐浴室。位于礼拜大殿正后方的望月楼(图1)高约十五米,二层四角重檐,檐角分设铜铃,庄重古朴。整个庭院高低错落,层次井然有序。由于丹东凤城市地处北方,天气寒冷干燥,当地满族民居建筑普遍采用了防火效果较好的硬山式屋顶。因此,凤城清真寺内部房屋建造也采用了硬山式屋顶。寺院墙体由青砖砌筑,屋顶覆盖琉璃瓦。寺院正面三个拱门相连,绿漆饰面,中门宽大隆起,上筑有烛形尖塔。正门内部影壁条石作基,五对青色理石条幅镶嵌于三门、影壁之内,结构简洁而朴素。

凤城清真寺的建筑形制完美借鉴融合了当地满族传统建筑形制,将功能空间划分做到了极致。凸显了极其浓郁的地域性特色。究其本源,我们会发现,最初的清真寺是先知穆罕默德在麦加那的住所,阿拉伯语为(Masjid),翻译成汉语的意思为“叩头的地方”。这座所谓的清真寺只是一个由土培砌筑的院落,其建筑形制十分简陋。在这一时期,只要能满足最基本的宗教礼拜职能的建筑空间都可以称之为清真寺。随着阿拉伯世界向外扩展,伊斯兰宗教文化开始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和发展。在传承宗教文化本源的基础上,世界各地的穆斯林开始对不同地域优秀文化进行广泛吸取。清真寺的建筑形制在这一时期开始了地域性和多元化发展。也正因为伊斯兰教兼容并蓄的宗教文化,清真寺建筑才得以遍布世界各地,且形制跟从地域不断变化,最终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建筑风格。

二、凤城清真寺装饰纹样

旧志记载,现有凤城清真寺建成于清乾隆四十年(1775),而凤城在1994年之前曾经是满族自治县,其中满族人口占全境人口数的75%。独特的地域性和满族文化的交融影响使得凤城清真寺的建筑装饰纹样在过去近三百年的发展中变得独树一帜。

传统的清真寺装饰纹样大多为规律的几何纹和植物纹样,因为虔诚的穆斯林们尊奉的伊斯兰教义是严禁偶像崇拜的。他们坚信所信奉的真神安拉无形无像,穆斯林民众们信奉天使,因为天使是真主启示的传达者。天使的降临是神圣的,不允许凡人轻易窥看,因此凡是绘制有眼睛生命画像的地方,天使都不会降临。在这样的教义要求下,世界各地清真寺中的装饰纹样以几何纹和花草纹居多。凤城清真寺也不例外,寺院内部装饰有大量阿拉伯风格的彩绘几何纹样,排列规整,布局灵动美观。寺门门楣正中雕刻有楷书“清真寺”三个字,白底黑字,肃穆庄严。字体上方刻有“台思迷”古体浮雕,两边有碧色阿拉伯蔓草纹样作为装饰。寺门柱口石雕上还刻有规整精细的苏鲁斯体经文雕刻,纹饰虽不繁复但幽深宁静,将宗教的神秘感尽数体现,令观者心生敬畏。由于独特的地域性因素,凤城清真寺内部还保有大量的满族及藏传佛教风格装饰纹样。满族作为游牧民族,是后金女真人的后裔。女真人推崇藏传佛教,满族民众的装饰审美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藏传佛教的影响。凤城清真寺对普遍应用于藏传佛教寺院内部的莲花图案进行了吸纳,将其变体团型花纹类似于阿拉伯团纹雕刻于主殿横梁和楹柱之上,体现了宗教对地域性文化的积极适应和创新性继承。此外,凤城清真寺内部还留有部分清代匾额和楹联,其中就包括主殿檐下悬挂的清代爱国将领左宝贵赠送的刻有“古教日新”的匾额,以及明太祖朱元璋题“御制百字赞”座碑等。这些留存的汉字楹联、库法体经文匾额及工整的碑刻都清晰地记录了古寺的发展,经历岁月且历久弥新,成为了凤城清真寺独有装饰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除了民族传统风格装饰纹样,凤城清真寺内部还出现了古典中式风格装饰纹样的缩影。房屋木制门扇上绘制有松柏、莲花、寒梅、秋菊等花卉树木图案,以及石雕香炉、祥云。画风文雅,雕工细腻,具有极高的艺术观赏性。

三、凤城清真寺装饰色彩

查阅相关资料可以发现,满族风格的建筑多应用明度和纯度相对较高的色彩。大抵是因为游牧民族发源于北方草原,粗犷豪迈、热情奔放。地域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民的审美意识,使得这种根植于心的审美心理通过装饰色彩被具象表现。凤城清真寺的装饰色彩在保留伊斯兰教色彩审美意识上一定程度上结合了当地满族建筑色彩风格。在装饰纹样上使用金色镶边,蓝漆饰低。廊柱漆成朱红色,威严醒目。主礼拜店小雀替蓝绿相间,以白色包边。整个寺院冷暖色调穿插交替,格调高雅和谐。虽然建筑外观所采用的颜色纯度很高以表现东方神韵为主。但当进入到礼拜殿内部时,却是别有洞天。墙壁大面积留白,以黑色和绿色绒布镶边,“敏拜勒”台后悬挂巨幅金边库法体经文装饰。以绿色几何纹样地毯铺饰地面。主殿室内色调基本控制在白色绿色和黑色之间,沉静而庄重,让置身其中的人不禁慨叹宗教力量的神圣。

单从色彩的角度上来看,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民众偏爱白色、绿色和黑色,其原因和地域性有关。阿拉伯半岛是伊斯兰教得以起源并发展的地方。阿拉伯人民偏爱白色,他们在建造房子的时候普遍选用白色的石料、成年男子和年长妇女的服饰和头纱都选用白色。这不仅仅是因为白色代表的优雅和圣洁,还因为阿拉伯半岛地区气候异常炎热干燥,太阳光直射时间较长,白色相比其他颜色能够更好地反射太阳光。阿拉伯民众祟尚绿色,在其建筑色彩应用上,这种衷情于绿色的审美情节被表现得淋漓尽致。由于阿拉伯地区地处沙漠,终日与黄沙为伴。所以阿拉伯人民对绿洲和生命的渴望极其强烈,而绿色本身也能给人带来静谧和安详的视觉感受。因此许多阿拉伯风格的清真寺建筑都大面积应用绿色和白色作为装饰色彩。当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古老的清真寺建筑在色彩装饰应用上开始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开始在原有色调的基础上加入了红色、黄色和蓝色。逐渐在寺院的装饰上注入了神秘的东方色彩。

四、结语

凤城清真寺建筑是多民族文明交互滋养的艺术结晶,依附于该寺建筑主体而产生的地域性清真寺建筑装饰艺术形式深沉且内涵丰富。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对于帮助我们了解民族历史文化将会起到其他艺术形式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建寺近三百年来,凤城清真寺建筑装饰艺术不断推陈出新,发展始终贴合地域民俗与时代脚步,是凤城清真寺建筑装饰艺术得以悠久传承的根本原因。游牧民族装饰艺术风格热情明艳,藏传佛教装饰图案风格超脱静雅,凤城清真寺将二者风格巧妙融合。对文化艺术的继承与发展使得凤城清真寺建筑装饰艺术在中国清真寺建筑装饰风格中一枝独秀颇具魅力。

推荐访问:凤城 清真寺 装饰 艺术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