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例从急诊收住院的发热患者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 分析急诊收住院发热患者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急诊收住院发热患者一般情况、病因种类和治疗。结果 ①男性25例,女性40例,年龄为61岁~69岁,分布以大于60岁居多;②在确诊的65例患者中感染性疾病61例(93.8%),其中呼吸系统感染40例(61.5%);非感染性疾病4(6.2%)例。③收住专科情况主要为血液风湿科19例(29.2%),急诊科13例(20%), 另有1例收入ICU。④住院过程中有14例使用激素治疗,有64例患者使用了各种抗菌药物,有32在住院过程中行降钙素原(PCT)检查。结论 急诊收住院的发热患者以老年人为主,感染性比例超过90%,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但仍需警惕非感染性发热。治疗上抗菌药物使用需规范,需加强降钙素原的检测,有助于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关键词:发热;诊断;抗菌药物;降钙素原

发热是临床上常见的主诉和症状,由于患者往往没有其他的定位症状和体征,发热患者往往就诊于急诊科,特别是急性发热患者。一般将热程在2w内的发热称为急性发热,而严格意义上的发热待查指发热持续3w以上,体温多次超过38.3℃,经过至少1w深入细致的检查仍不能确诊的疾病群。我院急诊接诊的发热患者根据情况有部分收住入各专科进一步诊治,为了了解收住患者临床特征,现对我科从2012年1月~12月从我科收住入院的发热患者65例回顾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2012年1月1日~12月31日从急诊收住入院共65例发热患者,年龄16~92岁(表1)。体温38.2℃~40.1℃,热程均在1个月内,其中1w内的有43例,1~2w的有11例,大于2w的有11例。住院天数1~30d,平均8.7d。

1.2确诊方法 回顾65例患者住院病历资料,记录其个人资料,生命体征,相关的症状与体征,结合血常规,感染指标,相关的影像学检查,并根据临床诊断归纳分析。

1.3统计学方法 用SPSS17.0软件分析,所有数据以x±s表示。百分数间比较用χ2检验,组间均值比较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情况分析 65例发热患者男性25例,女性40例,年龄61岁~69岁,无论是男性或女性,大于60岁年龄组的发病率最高。收住专科情况主要为血液风湿科19例(29.2%),急诊科13例(20%),呼吸科8例(12,3%),消化科7例(10.7%),内分泌科7例(10.7%), 另有1例收入ICU,2例普外科。

2.2疾病诊断分析 65例发患者诊断为感染性疾病61例(93.8%),其中呼吸系统感染40例(61.5%),腹腔感染5(7.6%)例,消化道感染4(6.2%)例,尿路感染4(6.2%)例,血流感染3(4.6%)例,皮肤感染2(3.1%)例,感染部位不明确3(4.6%)例;非感染性疾病有4(6.2%)例,分别为成人still病,淋巴瘤,亚急性甲状腺炎,直肠癌。

2.3其他 所有患者在急诊行血常规检测,白细胞小于4×109/L7例,在4~10×109/L有23例,大于10×109/L35例,住院过程中有14例使用激素治疗,有64例患者使用了各种抗菌药物(包括碳氢霉烯类抗生素比阿培南),有32在住院过程中行降钙素原(PCT)检查。

3讨论

通过对65例从急诊收住入各专科的发热患者的回顾分析,大于60岁的患者最多,占所有患者的70%,与其他年龄组有统计学差异,与赵晓静的报道有显著差异[1],可能与本次回顾分析的资料来源于所有从急诊收住入院的患者,大部分病例为2w以内的急性发热,而急性发热大部分为感染性发热,相对于不明原因的发热待查病因要单纯[2],老年人由于相对基础疾病多,发生感染的概率高,而且更易接受住院治疗。从病例的收治专科看,血液风湿科最多,与医生认为发热为血液风湿科专科疾病的常见表现以及本院无感染科有关,有相当一部分病例收住急诊科,与大部分发热病例无专科定位症状与体征以及专科住院床位紧张有关。有1例病例收住入ICU,最后诊断为脓毒血症,提示急诊科应对脓毒血症提高警惕[3]。

从发热的病因看[4],感染性因素占到了大多数,主要为呼吸系统感染,尿路感染,肠道感染等,与程新春报道的一致[5]。本次病例大部分为老年人,老年人防御屏障功能和免疫功能减弱[6],更易发生各种感染。但未有结核感染,结核感染大多为慢性感染,主要表现[7]为长期低热及长期不明原因发热,在急诊科就诊的比例低,同时结核感染表现不典型,诊断困难。血流感染比例低,仅有3例,血培养的阳性率及送检率低是主要原因,与院外使用抗菌素,血培养送检不标准,送检意识不强有关。另外,从诊断及治疗技术看,仅有1例病例未使用抗菌药物,使用抗菌药物经验性用药占大多数,药物的使用及疗程随意性大,大多没有病原学依据。很多患者没有查血清感染性指标,如[8]PCT,文献报告,以PCT指导抗菌药物的使用能减少抗菌药的使用量及疗程,并没有增加病死率[9,10]。有14例病例使用了激素,在感染性发热中激素的作用尚有争论,使用激素需谨慎,特别是老年患者。另有4例非感染性发热,比例较低,与本次回顾分析的病例大都为急性发热有关,但临床中需对此类病例提高警惕,特别是抗感染效果不佳的病例[11-13]。

总之,急诊收住院的发热患者以老年人为主,而且大部分为急性发热,感染性比例超过90%,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但仍需警惕非感染性发热。治疗上抗菌药物使用需规范,尽量明确感染灶及病原体,另外需加强降钙素原的检测,有助于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参考文献:

[1]王宇明.感染病学[M].2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08.

[2]马锦玲,曹剑,王玉堂,等.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分布及临床特征[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1,33(1):83-87.

[3]张代民.降钙素原的测定与临床应用进展[J].实用医药杂志,2007,24(5):619-622.

[4]Zoulim F, Chemin I. Hepatitis B virus induced hepatocellualar carcinoma[J].Cancer Lett,2009,10:1-8.

[5]Liaw YF,Leung N,Kao JH,et al. Asian-pacific consensus statement on the manage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a 2008 update[J].Hepatol Int,2008,2(3):263-283.

[6]王世其.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与恩替卡韦单药对慢性乙型肝炎处治患者的疗效比较[J].山东医药,2011,51(20):100-101.

[7]Liaw YF, Sung JJ,Chow WC,et al.Lamivudine 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and advanced liver disease[J].N Engl J Med,2004,351(15):1521-1531.

[8]Lok As ,McMahon BJ.Chronic hepatits B[J].Hepatology,2007.45:507-539.

[9]Liaw YF.LcungN,Kao JH,ct al. Asian-Pacific consensus statcment on the manfge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a 2008 update[J].Hcpatol Int ,2008,2:263-283.

[10]Locarnini S. Primary resistance,multidrug resistance,and cross-resistance pathways in HBV as a consequence of treatment failure[J].Hepatol Int ,2008,2:147-151.

[11]GHANY MG ,FELD JJ, ZHAO X,et al.Randomised clinicaltrial:the benefit of combination therapy with adefovir and iamivudine for chronic hepatitis B[J].Aliment Pharmacol Ther,2012 ,35(2):1027-1035.

[12]CHANG TT, GISH RG ,de MAN R, et al .A comparison of entecavir and lamivudine for HBeAg-positive chronic hepatitis B[J].N Engl J Med ,2006,354(10):1001-10140.

[13]REN N ,YAN J, CAI HD ,et al , The observation of 96-weeks efficacy of lamividine plus adefovir combination initial therapy for HBeAg positive chronic hepootitis B[J].Int JVirol,2012,19(3):113-117.编辑/申磊

推荐访问:急诊 发热 住院 临床 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