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信心,开拓进取,切实做好2012年经贸工作

一、切实贯彻“十二五”规划《纲要》,实现经贸工作良好开局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一年来,全国发展改革经贸系统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和部署,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下,切实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纲要》,围绕重要商品保供稳价、对外贸易稳定增长、外贸发展方式转变、国际经贸合作、流通设施建设与物流业发展,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实现稳定CPI和节能减排目标、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突出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重要商品保供稳价成效显著

一是市场供应得到较好保障。积极做好重要商品储备投放,累计投放国家储备粮食3859万吨、食用油90.5万吨、食糖127万吨、猪肉4万吨,组织企业销售1600万吨淡储化肥。先后安排四批储备小麦、两批储备大豆和食用油定向销售,提高储备投放的针对性,并组织中央和地方储备籼稻按1:2配比方式邀标销售。严格控制粮食、化肥出口,适时扩大紧缺品种进口,增加国内市场供应。2011年前11个月,进口玉米118万吨、大豆4722万吨、食用油584万吨、棉花257万吨。进口食糖242万吨,同比增长47.8%。特别是我们抓住时机进口了一部分糖充实储备,对保供稳价发挥了较好的作用。针对玉米深加工与饲料争粮情况,研究采取暂停深加工企业收购玉米增值税抵扣、取消玉米深加工产品出口退税、督促各地严格审核深加工企业玉米用量、严肃处理违规企业等措施,限制深加工玉米需求增长,保障饲料用粮。2011年上半年猪肉价格大幅上涨,7月初下发了《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平稳健康持续发展防止市场供应和价格大幅波动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11〕26号),提出扶持生猪生产、加强市场调控和监管、强化地方政府责任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并制定分工方案督促落实。近期生猪和猪肉市场价格均出现一定幅度回落。另外,还会同有关部门对牛羊肉生产、市场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促进生产、稳定市场供应和价格的政策建议。

二是调控能力不断增强。及时启动油菜籽、新疆小麦、大豆临时收储。春播前公布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建立皮棉收储价与籽棉收购价挂钩机制。2011年9月份至12月16日已收储新棉161.3万吨,有力维护了棉花市场的基本稳定,保护了棉农利益,效果较好。截至目前,累计收储油菜籽331万吨、小麦22万吨、大豆44万吨,安排1530万吨化肥淡季商业储备任务,并进口了一定数量的玉米、大豆、食用油、棉花、食糖、猪肉等紧缺商品,充实国家库存。2011年年初,报经国务院同意,会同有关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建立北方大城市冬春蔬菜储备制度的通知》(发改经贸〔2011〕252号),并组织召开会议,对北方大城市建立冬春蔬菜储备制度提出了明确要求。目前,51个北方大城市政府已经建立了冬春蔬菜储备制度,并利用大路菜集中上市、价格较低的有利时机收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价格快速下跌态势,也为做好2011年冬季和2012年春季蔬菜调控提供了保障。

三是仓储物流设施条件明显改善。2011年共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建设粮食收储仓容430万吨、食用油罐22万吨,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115个,农产品冷链物流项目186个,粮食物流项目100个;中央直属棉花、食糖、猪肉储备库项目建设工作也加快推进。这些国家投资支持建成的大宗农产品交易、收储、运销场所设施,进一步改善了仓储流通条件,降低了流通成本,提高了流通效率,同时增强了国家对农产品市场的调控能力,对稳定农产品价格、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进出口平稳较快增长

2011年前11个月,进出口总额3.31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3.6%。其中,出口1.72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1.1%;进口1.59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6.4%。预计全年进出口总额超过3.5万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左右。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平稳,纺织品服装出口2261.5亿美元,同比增长21.2%;鞋类、玩具、家具、塑料制品等轻工产品同比分别增长17.2%、7.3%、14.7%和25.8%。我国产品在各主要市场份额保持稳定。全球贸易信息系统显示,2011年以来,我国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地位,是欧盟、美国和日本最大进口来源地,同时是欧盟的第二大出口市场、美国的第三大出口市场和日本的第一大出口市场。2011年前三季度,我国产品在欧盟、美国和日本市场份额分别为17.2%、17.8%和21.2%;欧盟、美国、日本对我市场依赖程度分别为8.8%、6.8%和19.8%。

(三)对外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

2011年前11个月累计顺差1384亿美元,同比减少18.2%,贸易平衡状况进一步改善。我国外贸顺差相当于GDP的比例,2007年达到历史最高的7.54%,2008年为6.57%,美国、欧盟等对我国贸易逆差较大的国家或地区,这几年一直与我国争斗,并在G20框架下提出发展失衡指标应量化,如经常项下顺差不应超过4%等。近3年,一方面我们采取措施扩大进口,另一方面我国GDP快速增长,这一比例明显降低,2009年为3.92%,2010年为3.1%,2011年肯定在3%以内。

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工作,从2005年开始已连续开展了7年,先后取消了部分钢材、成品油、煤炭、稀土等2200多个税号产品的出口退税,对320多个税号产品加征了出口暂定关税,将钢坯、氧化铝、铁合金等约1800种产品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对煤炭、稀土等资源性产品出口配额总量进行了大幅度削减。这些政策措施已取得初步成效,很多“两高一资”产品出口规模明显下降,既缓解了国内能源资源紧张的矛盾,也有力地促进了节能减排。

2011年前三季度,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生产反弹,全国单位GDP能耗降低1.6%,与全年降低3.5%的目标差距很大。根据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安排,我们按照“全面梳理、查遗补漏、认真甄别、合理调整”的原则,对控制钢材、单晶硅、多晶硅等部分“两高一资”产品出口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相关措施建议已上报国务院。

(四)国际经贸合作深入拓展

多边经贸合作方面,2011年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10周年。10年来,我国接受了8轮过渡性审议,履行加入WTO承诺和规则的情况得到了WTO成员的一致好评。区域和双边合作方面,利用G20、APEC、中美商贸联委会等场合,加强沟通交流,推动中美、中欧等重要经贸关系发展。积极推进自贸区建设,启动了中国—瑞士自贸区谈判和中国—巴基斯坦自贸区第二阶段谈判,完成了中日韩自贸区可行性研究。推动与越南、老挝、泰国等周边国家商签经贸合作发展规划,夯实我周边经贸合作基础。与港澳台经济合作方面,我委与有关部门共同研究提出了中央支持香港经济社会发展的36条政策措施,并在李克强副总理访港期间主办了“国家‘十二五’规划与香港经济金融发展论坛”。为落实访港成果,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了内地与港澳签署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补充协议八的有关工作;近日补充协议八已经签署,必将为港澳经济带来利好。与台方开展了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后续谈判,拓展了两岸经贸合作新局面。

(五)物流业发展取得新突破

为进一步贯彻实施《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经过近两年的努力,我们牵头研究制定了《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报请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以国务院办公厅38号文件正式印发。文件从土地、税收、行政管理、融资、交通等方面提出了支持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特别提出把农产品物流业发展放在优先位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着力解决农产品物流经营规模小、环节多、成本高、损耗大的问题,对改善物流业发展政策环境,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鼓励大型企业从事农产品物流业,提高农产品物流的规模效益,我们还提出了免征蔬菜流通环节增值税的建议,已被国务院采纳。另外,利用中央投资支持建设了460个物流业重点项目,有力地促进了物流业的发展。

(六)经贸领域法律规划体系逐步完善

2011年以来,我们修改完善了《粮食法》草案、《化肥淡季商业储备管理办法》;研究制定了《政策性粮食出库管理办法》、《粮食批发市场管理办法》;完成了棉花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提出我国棉花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基本思路和政策建议,研究成果已上报国务院领导作决策参考;推进研究编制食用植物油产业发展规划、粮油储备体系发展规划、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启动了《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2—2020年)》编制前期工作。

二、全面准确把握经济形势,充分认识经贸工作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分析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时,指出2012年世界经济形势总体上仍将十分严峻复杂,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同时,指出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很突出,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节能减排形势严峻,经济金融等领域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潜在风险。

具体到经贸工作,2012年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重要商品调控工作难度加大

一是部分农产品产需矛盾较为突出。小麦、籼稻产需趋紧。玉米产需仍然偏紧,深加工需求快速增长,饲料用粮数量增加较多。大豆产需缺口扩大,棉花、食糖也有一定缺口。

二是农产品价格上涨压力和阶段性下行交织。国内物价仍处于较高水平,受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生产流通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主要农产品价格仍有较大上涨压力。但在集中上市期,农产品价格会出现阶段性下行。

三是受国际市场影响程度加深。我国大豆、钾肥、棉花、原油等产品进口依存度较高,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大,通过进口补充国内资源的难度增加。这有某些商品的供应量偏紧的因素,更重要的是若干大宗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高位震荡。例如,2011年1—11月,我国进口原油2.32亿吨,同比增长6.1%,金额达1789亿美元,同比增长46%;进口铁矿砂6.2亿吨,同比增长11%,金额达1033.8亿美元,同比增长45.2%。这种输入性通胀的压力确实较大。

四是农产品流通条件亟待改善。大宗农产品仓储物流设施总量不足,布局不合理。鲜活农产品流通体制不健全,流通设施滞后,交易环境有待改善。

(二)外贸发展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

2011年以来进出口增速高开低走态势明显,其中进口增速由1月份的51.6%回落到11月份的22.1%,出口增速由1月份的37.6%回落到11月份的13.8%,12月上旬仅同比增长7.1%。第110届广交会全省出口成交约125亿美元,仅增长4.8%。近几个月以来,影响我国外贸发展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2012年进出口形势相当严峻。

1、从国际看

一是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大。美国主权信用遭遇降级,失业率居高不下,消费信心低迷,社会矛盾激化,经济复苏缓慢。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由边缘国家向核心国家扩散,金融市场持续动荡,欧盟峰会成果有限,欧元区成员国主权评级仍面临下调风险,经济增长停滞。日本经济受大地震和核泄漏影响,复苏仍然乏力。新兴和发展中国家经济表现出放缓趋势,甚至有可能再度衰退。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11月28日发布的报告预测,世界经济2011年增长3.8%,而2010年为5.1%。其中美国、欧元区分别增长1.7%和1.6%,日本为-0.3%,大大低于2010年3%、1.8%和4%的增速;新兴经济体的主要国家巴西、印度2010年经济增速为7.5%和9.7%,2011年将降为3.7%、7.7%。2012年世界经济增速将进一步降为3.4%,其中发达国家仅增长1%,美国、日本为增长2%,但欧元区仅增长0.2%,巴西、印度的增速也将降为3.2%和7.2%。

二是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发达国家就业形势严峻,国内政治压力上升,目前美国、欧元区、日本的失业率分别高达8.6%、10.3%和4.5%。上述各国为了化解严重的主权债务风险,必须实行紧缩的财政政策,实行“增收节支”,具体措施主要包括增税、出售资产、削减政府财政支出。这相应带来了福利支出削减、政府雇员减少等结果,造成了民众的不满。在此背景下,一些国家的保护主义势力明显增强,不断抛出各类保护主义措施。2011年前11个月,我国遭遇各类贸易救济调查共58起,总案值46亿美元。美国还对我国发起337调查16起。2011年WTO对美欧、墨西哥诉我国原材料出口限制措施争端案件做出裁决,认定我国原材料出口限制措施违反了WTO规则和我国加入承诺,对我国不利。10月11日,美国国会参议院通过了“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要求美国政府对所谓“汇率被低估”的主要贸易伙伴征收惩罚性关税,并禁止该国企业参加美国政府采购,矛头直指中国。美国近几年在经济困难情况下保护主义增强,采取了多项严重违背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这也是美国在大选之前,把经济贸易问题政治化倾向的表现之一。发展中国家与我国的贸易摩擦也在增多,对我国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案件数量是发达国家的近两倍。

2、从国内看

近年来,能源原材料价格、劳动力工资、人民币汇率、贷款利息等生产经营成本上涨叠加在一起,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国外贸企业的价格优势,挤占企业利润,中小企业经营尤为困难。例如,按月平均汇率计算,自2010年6月份我国重启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至今,人民币兑美元累计升值7.5%,其中年内累计升值超过4%。与此同时,各国货币竞相贬值。这无疑增加了出口型企业的经营困难。特别是融资难、贷款利息高的问题困扰许多中小企业。2011年以来,央行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3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企业资金紧张状况明显增加,不少企业通过地下钱庄融资,成本很高。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10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支持小微企业的9项措施。12月5日起,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3年以来存款准备金率首次下调,反映了货币信贷政策要综合考虑经济增长与物价走势,保持社会融资总规模合理增长,同时加强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注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强调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并根据形势变化做出微调。

(三)对外经贸合作面临挑战

由于多哈回合谈判停滞,WTO框架下多边经贸自由化进程前景不明。近年来,各国纷纷寻求建立自由贸易协定等区域经济一体化安排,特别是2009年以来美国高调加入“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作为其重返亚洲战略的重点,更推动了各国参与自贸谈判的积极性。TPP一旦建成,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使我国在亚太地区开展区域及双边经贸合作中面临贸易、投资转移效应的冲击,对我国“走出去”也将形成不利影响。从全球区域一体化趋势判断,如我国不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将会被排除在一些区域一体化安排之外,不利于我国借助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自身发展的战略目标。

(四)现代物流业亟待发展

虽然近年来物流业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发展较快,但全社会物流运行效率仍然偏低,社会化物流需求不足和专业化物流供给能力不足并存,物流基础设施相互不衔接不配套,物流技术、标准尚不能完全满足需要,物流业整体规划和布局还需要完善,物流业的产业地位也有待进一步确立。

三、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切实做好2012年经贸工作

2012年是深入实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我们要从宏观调控大局出发,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切实做好2012年经贸工作。

(一)强化市场调控,保障重要商品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

一是认真落实和完善各项政策措施。2010年以来,国家在粮油、蔬菜、猪肉等重要商品调控方面出台了一些重要文件,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政策措施也即将出台,还实施了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冬春蔬菜储备制度等。要继续落实和完善各项政策措施,充分发挥粮油保供稳价工作小组、部门会商等现有机制的作用,督导各地落实地方成品粮油储备达到当地15天市场供应量的要求,加强对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和冬春蔬菜储备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保证市场供应和平稳运行。继续督促各地严格控制玉米深加工用量,推动玉米深加工行业兼并重组和淘汰落后产能,坚决遏制住玉米深加工盲目发展的势头,确保玉米市场稳定和饲料养殖业对玉米的需求。同时,尽快健全保持棉花、蔬菜、生猪等产业长期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

二是做好储备吞吐和进出口调节。落实好大豆、油菜籽、玉米、棉花等临时收储政策,敞开收购农民余粮和交售的棉花。扩大猪肉储备规模,支持部分骨干企业建立猪肉商业储备。合理安排储备投放,提前做好临储棉花投放预案,把握好储备糖投放节奏,督促各地及时动用地方成品粮油储备和蔬菜储备。督促化肥淡储承储企业认真落实淡储任务,组织调度1600万吨淡储化肥在春耕、夏播等用肥旺季及时投向农村基层市场。抓紧研究扩大化肥淡储规模,建立一定规模的国家化肥储备,研究建立成品油储备。择机扩大玉米、大豆、食用油、棉花、食糖等紧缺品种进口,并适当充实储备库存。继续控制化肥出口,加强成品油进出口调节。

三是抓好农产品流通工作。这是保证供应和促进生产发展的重要环节。加强重要商品的产运销衔接,特别要抓好新疆棉调运,推进农产品流通环节税收政策调整,加大对粮油仓储设施、粮食现代物流、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冷链物流等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督促有关部门加快11万吨中央储备肉冷库建设进度,力争在2012年4月份前全部投入使用。加强农产品流通环节监管,坚决打击各种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防止农产品价格异常波动。进一步规范糖料收购秩序,落实好糖料收购价格和食糖销售价格挂钩联动、二次结算制度。

(二)围绕“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促进外贸持续健康发展

在研究确定2012年进出口增长预期目标时,各部门一致认为,2012年外贸发展环境更为复杂,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尽管增长态势不会发生逆转,但增速可能有所下降。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建议2012年进出口增长预期目标定在10%左右,中央已同意按此。“稳增长”,就是要努力克服外部环境变化的不利影响,及时妥善解决外贸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保持进出口稳定增长。2012年全球经济前景也确实严峻,要实现增长10%左右的预期目标,需做大量艰苦的工作。“调结构”,就是要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不断优化进出口产品结构、市场结构和地区结构,提高对外贸易质量和效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促平衡”,就是既重视出口,也重视进口,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这三个方面是有机统一的,稳增长是调结构和促平衡的基础,调结构和促平衡是稳增长的动力。

2012年经贸工作重点做好:

一是积极扩大进口。长期以来我国外贸工作“重出口轻进口”,累积产生了贸易不平衡问题,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历史过程。我们强调“促平衡”,不是要压出口,而是主要靠扩大进口;不是要限制利用外资,而是主要靠扩大对外投资来实现。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改变“奖出限进”、“宽出严进”的工作思路、政策体系和相关措施,将扩大进口促进外贸平衡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结合起来。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从重出口到进口、出口并重的原则和王岐山副总理的指示,国务院有关部门自2011年年初开始研究制定加强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的指导意见,目前已基本达成一致,近期将以国务院文件形式下发各地。主要是通过完善进口贴息、进口信贷、进口关税、进口便利化等政策措施,为企业扩大进口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二是稳定出口增长。稳定和完善出口支持政策,拓宽外贸企业融资渠道,改善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重点支持优质守信企业出口。深入实施科技兴贸、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努力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档次和附加值,努力实现出口产品从中低端工业品为主,向中高端工业品和服务产品为主转变。大家都知道,入世十年我国货物贸易额的全球排名从第六位上升到第二位,其中出口额跃居第一位。出口产品中机电产品比重不断上升,但我国大量的出口产品附加值是较低的。密切关注“两高一资”产品出口调控措施出台后的执行效果,根据经济发展形势和节能减排工作需要适时调整措施力度。推进加工贸易向产业链条高端延伸、向中西部地区有序转移。

三是主动应对贸易摩擦。加强对外磋商与交流,力争以合作方式化解贸易摩擦。对我国产品遭遇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的案件,要积极做好应对工作;对世贸组织有关争端案件,全力争取对我国有利的裁决结果;对外方不合理、不公正的做法,必要时要采取反制措施。

(三)深化国际经贸合作,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一是推动完善多边贸易体制。继续推动世贸组织各成员方务实参与谈判,加强与主要成员的协调与合作,坚定支持多哈回合谈判早日达成平衡结果,推动全球贸易公平公正和稳定发展。

二是全面拓展和深化双边经贸合作。充分利用中美、中欧、中日等各种高层对话机制与发达国家开展合作,深化同周边国家、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务实合作,探索更多和更有效的合作共赢方式,为我国经济发展创造良好国际环境。

三是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加快推动相关自贸区谈判进程,进一步扩大自贸协定实施效果。总结已有自贸区谈判实施经验,深入研究我国自贸区战略布局,开拓更多的区域合作进程,特别是加快、加深、加强与周边国家推动建设更加紧密的经贸合作关系。

(四)抓好政策落实和规划编制,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

“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并确立了“加快建立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的发展目标。为实现这一发展目标,要认真抓好国办发〔2011〕38号文件的落实工作,为物流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和体制环境。同时,要继续落实好《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和《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等重点规划,进一步加强规划编制等基础性工作,大力支持物流业重点项目建设,推进重点领域物流发展,加强物流领域国际合作,及时研究物流业发展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2009年国家出台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物流业快速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目前规划实施期即将结束。为了和《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衔接,实现“十二五”物流业发展目标,为物流业中长期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目前国家发改委正着手编制《物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2—2020)》。此外,《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也在加快编制,主要解决当前物流园区发展粗放、管理水平低和重复建设等问题,引导全国物流园区健康发展、提高土地集约水平。

2012年经贸领域立法和规划编制任务较重,除完成物流业重点专项规划外,还要尽快出台《粮食法》和《化肥淡季商业储备管理办法》;抓紧完成粮油储备体系规划和食用植物油产业发展规划编制。

(摘自全国发展改革系统经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推荐访问:开拓进取 切实做好 经贸 坚定 信心